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支持 > 真空泵真空度一直不达标,究竟是何原因?

真空泵真空度一直不达标,究竟是何原因?

发布日期:2025-08-08      点击:75

真空泵真空度无法达到预期,通常与设备本身、系统密封、操作环境或负载等因素相关,可从以下几类原因逐步排查:

一、真空泵自身故障

  1. 泵型选型不当
    不同类型真空泵的极限真空度不同(如旋片泵极限真空约 10⁻²Pa,扩散泵可达 10⁻⁵Pa),若所选泵的
    理论极限真空度低于需求值,则无论如何调试都无法达标。例如:用普通旋片泵想达到高真空(<10⁻³Pa),必然失败。

  2. 核心部件磨损或老化密封件(如 O 型圈、油封)老化、开裂,导致泵内漏气(如旋片泵的旋片与缸体间隙过大,无法形成有效密封)。叶片、转子等运动部件磨损,破坏泵内真空腔的密封性,抽气效率下降。

  3. 工作介质问题油式真空泵(如旋片泵):油量不足(无法填充间隙密封)、油质劣化(混入杂质、水分,粘度下降)、油型号错误(如用普通机油替代真空泵专用油,密封效果差)。无油真空泵(如涡旋泵):泵腔内部污染(灰尘、水汽凝结),影响转子贴合度。

二、真空系统漏气

系统漏气是真空度不达标的最常见原因,需重点排查:

  1. 管道与连接部件漏气管道焊接缺陷(针孔、虚焊)、法兰 / 接头密封不良(垫片老化、未压紧、型号不匹配,如橡胶垫片用于高真空场景易漏气)。阀门故障:真空阀门未打开、阀芯磨损、阀座密封面划伤,导致气体从阀门缝隙渗入。

  2. 被抽容器漏气容器本身有裂缝、砂眼,或盖子 / 接口密封不严(如玻璃容器的磨砂口未涂真空脂,金属容器的焊缝泄漏)。容器内部的部件(如密封圈、观察窗)老化,导致大气渗入。

  3. 测量仪器误差
    真空计(如皮拉尼计、电离计)本身校准失效或安装不当(如传感器污染、引线密封不良),可能误判 “真空度不达标”,需用标准真空计交叉验证。

三、操作与环境因素

  1. 进气口堵塞或负载过大进气口被异物(灰尘、杂质)堵塞,抽气通路受阻,泵无法有效抽除系统内气体。系统内持续产生气体(如材料放气:塑料、橡胶等部件在真空下释放吸附的气体;化学反应产气),且产气量超过泵的抽气速率,导致真空度停滞。

  2. 环境影响环境温度过高:泵体散热不良,导致油温升高、粘度下降,密封性能减弱(尤其油式泵)。环境湿度大:系统内水汽无法被有效排除(如未装冷凝捕集器),水汽在泵内凝结,破坏真空(水汽会降低油的密封性,或在泵腔形成液封障碍)。

  3. 前级泵匹配问题
    对于多级真空系统(如罗茨泵 + 前级旋片泵),若前级泵的真空度未达到主泵的启动要求(如罗茨泵需前级泵抽到 10Pa 以下才能启动),主泵无法正常工作,导致系统真空度上不去。

四、排查与解决步骤

  1. 先检查真空泵:确认型号是否匹配需求,更换合格工作介质(如真空泵油),观察泵运行是否有异响(判断部件磨损)。

  2. 检测系统漏气:用 “肥皂水法”(涂抹可疑接口,观察是否冒泡)或氦质谱检漏仪定位漏点,更换密封件、修复管道 / 容器。

  3. 排除负载与环境问题:清理进气口,检查系统内是否有持续产气源,改善散热、降低环境湿度。

  4. 校准真空计:确认测量值准确性,避免误判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可逐步定位真空度不达标的原因,针对性解决(如换泵、修漏、换油、清理等)。